化妆品牌“资生堂”无人不晓,但大家多数不知道他旗下的“L’osier”,是在东京摘下米其林两星的高级法国餐厅。为了符合本地口味,日本大多数法餐已改良,这家倒是以“传统”作为标榜。
“L’osier”历史悠久,于1973年开业,现任主厨是法国人Oliver Chaignon,曾就职于巴黎的“Pierre Gagnaire”,实力不容置疑。他的前任Bruno Mernard连续3年为餐厅获取三星,成为一时佳话。餐厅装修华丽大气,由法国的Pierre-Yves Rochon负责室内设计,色调高雅简洁,以金和白为主,灯光明亮,唯独少了点浪漫气氛。器具也用上同色,符合资生堂的形象。
除了葡萄酒及芝士,我记忆中的传统味道并没有重现。我不抗拒日式法餐,可是明明主打传统,又融合大量日本元素,真令人混淆。不过,标榜什么或重新演绎都不是问题,最重要还是好不好吃。“L’osier”的料理减法过火,溶掉神髓,一下子从平实化为平淡,令法国风味魂飞魄散。
白芦笋肥嫩多汁,可见Oliver对食材甚有要求,上面挤上黑松露意大利黑醋酱,底下是芦笋黑松露酱汁。味道保守协调,吃不出问题,可惜摆盘俗气,突然想起头等飞机餐,美学这事情,就是各花入各眼。
黄油煮鲍鱼,嫩滑有弹性,烹调精准,用紫苏花提味,配以小麦海草炖饭,再圍一圈海胆松露泡沫。听起来不错,那么味道呢?事情总有两面性,这回也不例外,好比这种公式化组合,好处是滋味保险,而另一面是平凡无奇,不带着期待惊喜的心情用餐就好。
材料有些来自本土,比如毛蟹、海胆、鲍鱼及紫菜等,就地取材符合新鲜理念,但是法国菜的灵魂在于酱汁,这里在牛肉和鸽子主菜中只撒上几滴,用于装饰多于提味,风格游离在传统与现代之间,进退两难。
味道令人失望,服务倒是非常贴心。餐厅本身禁止摄影,以免影响其它顾客,但是你可将相机交给服务生,有专人在出菜前拍照,效果专业,这一招其它高级餐厅可效仿之。
“资生堂”的化妆品一流,相较之下,餐厅不算他们最擅长的。法国菜最诱人的地方,就是厨师在料理注入情感打动食客,可惜“L’osier”的菜式被保守风格框住,简约到了极限,近乎平凡。要知道,加减乘除的成品难以出错,复杂一点的运算,勇气和决心都不能少。
评分: | 倒霉,下次再试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料理风格: | 法国菜 |
米其林: | 两星(2015年) |
地址: | 东京都中央区银座7-5-5 |
价格: | $$$ |
到访: | 15年4月6日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