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美国的饮食文化中,牛排的地位显要,来到纽约当然不能错过。要说到最有名的牛排馆,“Peter Luger”是许多食饕的首选,这家坚持只收现金,没有OpenTable线上订位。挂有米其林一星的百年老店,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,可以停留在石器时代呢?打听下来,评价分成两极端,有人推许为最爱的牛排馆,也有批评名气高过实力,看来要亲自光顾才有答案。
我们一行四人,准时于晚上8:45到达,等了约15分钟才有位子。餐厅非常拥挤,不知道人多还是牛排多,总之人头涌涌,气氛喧哗,犹如老粤式茶楼般热闹。装潢及服务生,一样朴实古老,不失为特色之一。不少网友说服务差,其实看用什么基准,从下单、端菜、分菜及埋单,看出侍者老练,不过仅止于此。
餐垫也是菜单,至于有哪些招牌菜,同行热爱马拉松的R叔叔心中有数,点菜由他负责。这晚大人国的分量,最后靠他独自收尾。
前菜的厚切培根,听说以前是员工餐,福利真好。吃起来,没有想象中的油腻感,反而是油脂与肉交融,没有界线,两侧焦脆,肉质嫩中有劲,涌出烟熏香气。凯撒沙拉,生菜爽脆,调味汁刚好,味道不错,但并非必点。
差不多每桌都点红屋牛排(Porterhouse),夹着T型大骨,一边是菲力(Filet mignon),另一边是纽约客(New York strip loin),既细嫩爽滑,又紧实油腴,满足各种喜好。
餐厅只选用USDA Prime最高级别的牛排,首先由掌托人Jody Storch或家族成员采选,接着在餐厅地下室干式熟成,用以增加风味、嫩度及多汁性,最后在烤炉(Broiler)烹煮,只用盐作调味。上菜时,牛排滋滋作响,服务生把盘子一边垫高,纯净黄油(Clarified butter)及肉汁聚于下方,场面震撼。吃时,可以蘸特制牛排酱汁或黄油肉汁,我觉得后者较能突出原味。
我们点的三分熟,外层均匀的棕褐色,剖面血红有热度,可见火候精准。至于味道,说实话,没有视觉深刻,最明显是少了点肉味,没有期待中的惊喜,不过比肋眼牛排(Rib steak)略胜一筹。
自问不是食肉兽,去牛排馆,经常吃少少肉,多多配菜,这次在“Peter Luger”,违反我一贯作风。奶油菠菜,味道平淡又平凡,德国式炸土豆,干得咬破嘴,可能侍者分给我的是盘底的干尸,真是乏味。
巧克力圣代名为“Holy Cow”,却没让大家喊出“圣牛”!青柠派还好,可以解腻,却没想到最为难忘是配角,鲜奶油(Schlag)轻柔顺滑,奶香浓郁,忍不住挖着吃。
尽管食物推不上高潮,但是有R叔叔的励志故事,化作正能量的营养餐。他曾被拖拉机压碎了一只腿,可是从未化消极,而是化作动力,跑完17次马拉松赛事。他说“没有做不到的事,只有不想做的事”,讲得真好!
评分: | 想起来就吃吃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料理风格: | 牛排 |
米其林: | 一星(2016年) |
网页: | www.peterluger.com |
地址: | 178 Broadway, New York 11211 |
价格: | $$$ |
到访: | 16年6月26日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