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回香港,只想饱尝家乡美食,比如妈妈的家常菜、广东点心、云吞面、煲仔饭、鸡蛋仔、菠萝包等等,就算喝包维他奶也开心,所以外国菜不在优先范围。不过,有家米其林二星的法国餐厅“Amber”,多年前到访印象不错,在脑海不时掠过,这回再度光顾。
餐厅位于中环商务区,到了午餐时段,不管是茶餐厅或星级餐厅都挤满上班族。不过我去的那天是国定假前夕,很多公司已提前放工,“Amber”也只有几桌客人。门口挂着轮胎荣誉,这是很多厨师毕生的追求,但亦是一个魔咒,简直是天使与魔鬼的化身。
开场有面包篮,我选了情有独钟的法棍。每次去法国拼命吃,不知道是原料还是技术原因,一旦离开出生地总是不争气。这里的虽然没有啃崩掉牙,也不难吃,但始终没有再咬几口的冲动,黄油亦很普通。
开胃小点用甜、酸及苦作主题,颇有趣味,有红茶菌南瓜枫蜜脆卷、帕尔马干酪挞、红米通薄脆配柠檬酸橄榄酱和爆浆洋葱黑啤球,老实说,味道敌不过外形。
前菜像个小菜园,绿油油的,牛油果及生杏仁压成盘形,上面铺上西葫芦卷、黑橄榄酱、西葫芦花及帕尔马干酪。各路食材在嘴里张牙舞爪,复杂得来过瘾,可惜调味偏淡,本来不是问题,只怪蔬菜没有甜味,犹如旧花凋谢死气沉沉。
主菜听从服务生的推荐,点了海鳟鱼,以雪花纹理见称,低温慢煮处理。肉质又嫩又滑,鱼皮也烤得很脆。刚卸下心防,忽然荡出一股鱼腥,幸亏海水芹(Sea cress)酱汁的黄油味重,错有错着,成为遮丑工具,还有鳟鱼卵中和,算是有惊无险。
甜品亦交给侍者话事,黑醋栗蛋白酥,喷上一层孟佳瑞(Manjari)巧克力,配以黑醋栗冰糕。看似很甜,厨师巧妙的将之用果味压过,带出高雅柔酸,总体稳扎平衡。
要合香港人口味,多多少少要加点亚洲元素,单凭味觉风格,想象不到厨艺总监Richard Ekkebus竟是荷兰人。连续6年被星星加冕,不知是否也同时被赐予紧箍咒,令他无法离开创作框架,发挥创意?又或者是食材根据午餐价格而被牺牲?星星愈多,租金愈贵,已是不成文的规矩,莫非亦是原因?想不通,唯有叹息而已。
评分: | 倒霉,下次再试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料理风格: | 现代法国菜 |
米其林: | 两星(2016年) |
网页: | www.amberhongkong.com |
地址: | 7F, The Landmark Mandarin Oriental Hotel, 15 Queen’s Road Central, Hong Kong |
价格: | $$$ |
到访: | 16年9月15日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