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福冈县北九州有间“照寿司”(Terusushi),食材是巨人国产物,寿司的造型像御饭团、汉堡包、热狗和三明治,称得上是寿司界中的独一无二。戴上红领结的店主渡邉貴義,脸上挂着搞笑表情,配合凌厉眼神和夸张手势,手持一大把45cm的日本刀,播着犹如马戏团的幽默旋律,引来食客爆笑连篇,是具有剧场型的寿司体验。
1977年出生在静冈县的渡邉大将,大学毕业后,在当地酒店学习和食烹调基础,之后加入父亲经营的“照寿司”,见习时有一天苦握2000贯寿司的记录,在28岁时顺理成章成为第三代目。他的风格颠覆传统,甚至让人怀疑到底是何物。独特的配搭与分量,加上以福冈县大川庄分酢调味的赤醋饭,下得颇为重手,有股像镇江陈醋的浓郁香气,佐贺米充满咬劲,力量型的气势澎拜,发挥味蕾和视觉的双重冲击。
“照寿司”的成品,有时用传统的6手“本手返”捏制,比起其他捏法更费功夫,亦因应情况改用变化自“本手返”的“小手返”完成,过程只需要4手。这天的食材,除了出自供应商大善的冲绳县鲔鱼之外,其他大部分来自九州沿岸。
说到鲔鱼,原来味道跟捕获方式有着重要联系,不同方法有利有弊,好坏无法一刀切,最终还是依靠在拍卖场检查品质。就比如当天“照寿司”的“延绳”鲔鱼,用的是源自18世纪中千叶县馆山市的传统技法,亦是鲔鱼的主流渔法。简单来说,船员以长绳上连结着短绳,并在枝绳设置很多附饵的钓针,垂降到100至200公里以外的海域。这样上吊的鲔鱼,有些大难不死,被勾住期间依然有空间畅泳,亦有不少死得很惨,因为投绳与扬绳作业时间很长,前者需要4至5个小时,后者则花上10至15小时,所以鲔鱼随时在海中挣扎了很久,甚至死亡已久,才被回收上船处理。过程中鱼体受伤、挣扎时分泌过多乳酸菌,以及体温急升破坏色泽与肉质,都是影响美味度的关键。
出自渡邉师傅的大腹寿司,切自熟成一週的砂摺(Sunazuri)附近部位,厚度是平时的两倍,说不清是不计成本,还是羊毛出自羊身上,总之几乎看不见舍利。吃大腹,最怕是只得油腻感又毫无质感,这里的柔软回弹,散发独有的甘郁鲜美,余韵悠长。
酒菜种类繁多,我最欣赏的是炸鳢鱼(Hamo),酥脆中注满空气,铺上排列整齐的巨型赤海胆,浓郁清甜,撒上海盐提味,和谐的海洋风味无以伦比。其他有连壳上的赤海胆、炸穴虾蛄(Ana-shako)、鲣鱼、渡蟹(Watari-kani)、褐石斑鱼(Ku-e)、鲽鱼(Karei)、鲍鱼、鲍鱼肝酱汁配醋饭、海蕴(Mozuku)及脆皮甘鲷鱼。大将选材眼光独到,加上处理不错,样样颇有水准。
巨无霸创作寿司有5种,吃完饱到喉咙眼,其中3品的做法基本是以紫菜包着食材,大概可以省略捏握流程 ──“三明治”的馅料是一大块烤香的喉黑(Nodoguro),底下的赤醋饭吸尽鱼脂,温感满溢,还有包着的紫菜提香,吃着有种大口咬下去的满足感;河鳗“汉堡”,有两层烤鳗夹着醋饭,让我想起莫斯米汉堡,还有饱满的河豚白子配醋饭,同样用紫菜一包就完成。
最搞笑的,莫过于将两尾巨型明虾叠起捏成寿司,居然像个热狗,不说什么比例平衡或一体感,吃的是鲜甜多汁的食材。枪乌贼(Yari-ika)跟赤海胆,捏成像御饭团那么大,刷上乌贼汁,重点在于有好的食材,这样的组合不会出什么错。
不要以为渡邉师傅一味靠自创招式吸引观众,其实他的寿司也有传统基因。外形最特别的是“鞍挂”昆布鲭鱼,顾名思义,是像马鞍般让食材挂在舍利饭上,日本叫“Kurakake”(鞍掛),属于江户前的样式。东京的“㐂寿司”(Ki Sushi),就有将玉子烧捏成“鞍挂”式寿司。这里的“鞍挂”照样是加大码,鲭鱼切得厚实非常,就算分开两口吃也不减丰盈口感,唯一败笔是咸过海水。
外形较为正常的握寿司,有竹荚鱼(Aji)、熟成两周的拟鰺鱼(Shima-aji)、炙褐石斑鱼、巨型文蛤,以及最突出的大分县赤贝(Akagai)配贝裙,体型大过师傅的红领结,鲜橘色艳丽,咬开渗出犹如昆布的复杂鲜甜,伴随着海水韵味之余,肉质爽嫩,极有咬头。
收尾的长崎蛋糕玉子烧,口感偏干,并不是我喜欢的风格。不过,搭上厚烧蛋、虾松、明虾、鳗鱼、干飘、鲱鱼卵等等做成巨型粗卷,至少够视觉震撼。
总共22道菜的套餐,当中酒肴占10道,其余有13贯寿司。要知道,这里不管是食材或是成品,都是平时的两三倍份量,简直挑战胃容量极限,可能比较适合相扑选手。要完全投入“照寿司”的体验,先要学会抛开先入为主的捏握法标准,饿着肚子光顾,才能专注于渡邉大将营造的气氛,尽情感受意想不到的快乐。
评分: | 想起来就吃吃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料理风格: | 寿司 |
网站: | http://terusushi.jp/ |
地址: | 福冈県北九州市戸畑区菅原3-1-7 |
价格: | $$$ |
到访: | 18年6月2日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