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近年在东京回访次数最多的餐厅,必定是介绍制的「Sugalabo」。1976年出生的主厨须贺洋介怎么帅气不说,他的法日料理强调在地性,通过季节感的自然法则,不断延伸出新的美味点。厉害之处,是次次出品都稳定得像注满情感的机械式烹调,这是师承法国料理之神Joël Robuchon长达16年打下搏击实战的功底。
须贺大厨满口流利的法语和英语,曾经参加富士电视台的《料理铁人》节目,又担任日本航空头等飞机餐的顾问,最难得是跳脱师父Robuchon的影子,令法日之间接轨,将当中的软、硬、轻功发挥得淋漓尽致,创造属于他个人风格的味道。
几乎每次体验都由最中饼(Monaka)开始,馅料按时节转换,譬如夏季有新鲜乌鱼子,这次冬天则是酱油渍鲑鱼子,一口交叠着咸鲜与米香,让人引颈期盼下次的组合。
接着两道小点,皆以冬季食材作主导 ── 汤品以甲鱼熬制,再加入姜及清甜的栗子,一下子暖心暖胃;乳蛋饼(Quiche)是典型的法国菜,一反传统搭上白子(Shirako)、白葱、帕尔马干酪及辣椒粉,结构蕴藏层次与尺度上的张力。
在菜单上屹立不倒的,有岐阜出产的24个月「Bon Dabon」巴马火腿,主理人多田昌豊主将出生地的澎湃绎出柔情似水,是另一种魅力。用手将透薄的火腿包着米饭吃,在甘咸中透出香甜,无重量的感觉,让舌尖仿如躺在羽绒枕。以前选用奈良的「越光」(Koshihikari)米,这次已变成「Sugalabo」自家品牌的「Hinohikari」,即「越光」与「黄金晴」的交配米种。
连续4道海鲜料理,节奏感翻云覆雨,传递着海平面下的深处魅力。昆布渍鲽鱼,裹着鲑鱼子、白子、海胆、扇贝、喜知次鱼(Kinki)、毛蟹及乌鱼子,舌尖彷彿随着浪花起伏,海味清晰分明,还有黑松露配合节拍,守住平衡。
扇贝蒸得外熟內生,配上菊苣、扇贝白酒黄油汁及鱼子酱,分别有清爽及提味作用,施施然地承托着食材的鲜美,不多不少。活缔(Ikejime)喜知次鱼,带胶质的鱼皮诱人,汤汁将鲜度提升了好几档。原来在喜知次鱼汤底加入番茄、鱼头骨及「Bon Dabon」火腿,滋味清晰,鲜不见底,还巧妙利用罗勒油和紫苏花的独有气质呢。毛蟹烩饭,加姜及黑松露的香气,须贺大厨嫌单用米饭单调,便加入荞麦提升口感。
冬天是吃野鸭的时节,这晚的来自新潟,特别之处是用网子捕获,日本人称为「坂网猎」(Sakami-ryo),据知是从江户时代的石川县流传下来的捕猎法,每年冬天只有3个月的捕猎期。这种活捉的美味关键在于:一、不像农场鸭,野鸭吃下的全是天然谷类,故肉与油脂的比例极佳,蕴藏只有野生动物具有的独特鲜美;二、猎人锁定傍晚捕获鸭子,是考虑猎物白天不进食令内脏没有残留物,数日后也能保持其新鲜度,不会腐烂发臭;三、野鸭落入网子后,不会像被持枪猎杀般受伤流血,血液在肉中会损害味道,甚至催发臭味。
运动型的鸭肉充满弹性,入口清爽,散发着香郁,清纯的余韵不绝,酱汁用鸭肉及鸭骨熬成再入黑醋,黑胡椒增加味觉力度,复杂的层次感绕着舌头,总之变化多端。
招牌菜咖喱饭,香料自家调配,花了3天烹煮,味道一点都不日本,反而是交织着百般芳香与辛辣,性格独特,米饭尽收香气,最后一口也不觉得负荷太重。
两道甜品皆直接展示着主角本质的魔力。山梨葡萄当风味主轴,叠上葡萄果冻、粉红紫苏冰沙、鱼子青柠及红豆,甜酸感平衡,更有温婉花香。
山梨桃子的鲜甜特别高雅,饱满多汁,不是那种令味蕾挣扎的死甜。当地人喜欢未完全成熟趁硬吃,须贺大厨则觉得软软的适合作甜品,并配上桃子酱汁、杏仁味牛奶冰淇淋及椰子蛋奶酥,结合出意想不到的趣味。
「Sugalabo」的料理,看似简单却做出不简单的味道、每次光顾水准稳定又不乏惊喜、经常勾起回忆中的回味,还有细微末节让人感到莫名亲切,最重要是没有雕龙雕凤,用浮夸做作的手法掩人耳目 ── 我喜欢的,就是这样一家功夫真材实料,出品充满热诚的餐厅。
评分: | 日日做梦都想吃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料理风格: | 创意料理 |
网页: | http://sugalabo.com/ |
地址: | 东京都港区麻布台1-11-10 日総ビル1F |
价格: | $$$ |
到访: | 18年12月17日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