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上9:00睡覺,早上4:30起床,便開始跪拜、冥想、掃地、洗碗、上山,不要誤會,我沒有移民荒山野嶺,亦不是閉關練功,其實是去離首爾169公里的白羊寺,參加一日一夜的清修體驗。至於原因,老實說,要什麼潔淨心靈、感受自然、拜神許願、充實自己,通通都是藉口,真正理由,簡單來說就一個字 —— 食!
在這所寺廟,住了一位比丘尼法號正寬(Jeong Kwan),出家41年每天為僧人及信眾做菜,當過Netflix的《The Chef’s Table》的主角,在紐約的米其林三星“Le Bernadin” 入過廚。儘管不是職業廚師,可是她的齋菜已超出單純的料理,對我來說,不僅高深莫測,甚至不可思議。不曾預料簡單的合手鞠躬,架起了人與人之間的橋樑,打開了不曾認識的世界。
要坐上正寬法師的餐桌,不像去餐館吃飯那麼容易,先讓你有心理準備,過程比上班還累。這天週六下午到達白羊寺,換上綠色的禪修衣服後,便開始人生第一次的寺廟寄住體驗:
15:00 - 16:00 簽到
16:00 - 17:00 學習佛教禮儀
17:00 - 18:00 吃晚飯
18:00 - 18:10 參加敲鐘儀式
18:30 - 21:00 自由時間
21:00 - 04:30 睡覺
04:30 - 05:00 起床及梳洗
05:00 - 06:00 在佛堂跪拜及冥想
06:20 - 07:00 吃早餐
07:00 - 08:00 掃地修行
09:30 - 13:00 體驗正寬法師的寺廟料理
13:00 - 14:00 準備回家倒頭大睡
寺廟的客房雖然不大,但是內裡五臟俱全,用墊子舖在地上就睡,實不相瞞,硬到睡不著。這時候,最重要是發揮阿Q精神,堅信硬板床對脊椎好,聽著隔壁房間傳來的打呼聲,不知不覺睡著了。
鬧鐘早上4:30響起,我困到靈魂出竅,如同行屍走肉般到佛堂。跪拜、聽經、冥想、呼吸,自然進入了平和狀態,大腦隨之被喚醒,感覺像補睡了片刻。吃了點齋菜,之後少林掃地僧上身,掃啊掃,起初還以為是普通清潔活動,但很快就意會到專注下的禪意,煩惱果真一掃而空。
在白羊寺度過了18個小時,終於上山拜見正寬法師,跟她短短的相處,沒有距離,點點滴滴足以潔淨心靈。別看她個子很小,卻有著龐大的正能量,傳送不只到我們身心,還有食材和料理。佛門內的齋菜即使沒有“五辛”(即大蒜、小蒜、洋蔥、韭菜及韭蔥),也不覺味道寡淡,固中奧妙,除了師太注入的純真、快樂、安祥及熱情,更離不開時間之味—— 發酵,韓國料理的基礎。
正寬法師遵循大自然的規律,回憶媽媽的家常菜,邊煮邊試邊享受,創造屬於她的幸福滋味。第一道菜,她先用手將豆腐壓碎,接著扔下切碎的3年醃漬蘿蔔、辣椒、紅椒及茗荷,撒下烤過的芝麻,提升味覺層次,再下5年海鹽、醬油等等調味,最後釀入冬菇拿去蒸,豆腐吸盡冬菇香氣。
下一道是涼拌蘿蔔葉兩味,做出一剛一柔的組合—— 以不浪費為大前提,將剛才剩下的豆腐碎,拌在水煮蘿蔔葉,沒想到如此契合;師太熟悉佐料的特性,在葉里加入7年大醬(Doenjang)、五味子汁、自家製麥芽糖漿及紫蘇油等等。這道菜的秘訣,是錘打葉根,令其更好吸收調味,平衡的滋味都隱藏在細節中。
最後一道是沙拉,以五味子汁及糖漿拌漬黃瓜,加入乾棗及調味拌均,還有無花果伴碟。正寬法師嫌不夠漂亮,在山邊隨手摘下綠葉裝飾,不管是味道或賣相,都將周邊景色融入料理,烹調出天地合一的餐點。
原來,靈修之道,就在日常生活中的時時刻刻,不一定是宗教,更多的是哲學與反思,聆聽大自然的法則,放下無謂的雜念與執著,沒有捷徑可走。今天邁出一小步,換得一夜好眠,不知是心靈釋放還是勞累虛脫,足足睡了11小時,真是大滿足。
評分: | 日日做夢都想吃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料理風格: | 素食料理 |
網頁: | https://eng.templestay.com/temple_info.asp?t_id=baekyangsa |
地址: | Jangseong-gun Jeollanam-do26, Yaksu-ri, Bukha-myeon |
價格: | 無價 |
到訪: | 17年10月14日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