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風起,又到了大閘蟹季節,自己不爭氣,狂吃後會出紅疹,真是令人又愛又恨。
這次為了既能解饞,又保證安全,便前往佐賀唐津米其林一星的“飴源”(Amegen)。此店創業於1838年,主打河鮮及摘草料理,野生食材從餐廳旁邊的玉島川河捕獲,看著水質清澈,吸收天然養分,到底跟養殖貨有何差異?
桌上的藻屑蟹,又叫做日本絨螯蟹,屬於大閘蟹的同類。兩者相比,日本人的顏色較啞,佈滿褐色的點點,不太帥氣。吃起來,公蟹膏不夠濃,質感有點像軟橡皮,不粘不糯,蟹肉又不夠鮮,反而隱若有股清香,總之就是沒有澎拜感,跟中國出品真是天淵之別,大家笑說河水潔淨養不出鮮香。最倒霉是仲居搶著拆蟹,一口氣全部拆開,放涼了風味大減,還沒去掉六角形的蟹心,當然沒有薑茶驅寒。
迷你蟹宴還有蟹湯及蟹飯,清湯用上公蟹及母蟹,每口都有膏黃,絕不攙假,不過實在少了點鮮甜,是食材本質所致。木桶裡有兩隻蟹,跟米飯一起煮,儘管非常上鏡,卻同樣逼不出香氣。唉,凡事都有代價,還得吃國產出品,唯有跟紅疹對抗到底。
蟹不行,再試試各種河鮮,多得猶如將一條玉島川搬到餐桌。
冷菜有兩大盤,裝飾得像個小花園,七彩艷麗。先上湯引河鰻(Ubiki)及洗鐮柄魚(Arai),前者是魚皮朝上,蓋上布後燙熱水再冰鎮,後者是水洗過後浸冰水;再來是刺身及野菜拼盤,有鮎魚、鯉魚、唐辛子、西蘭花、胡蘿蔔、紫大根、蔓紫(Tsurumurasaki)、金絲瓜、茗荷、小松菜及山芋等等,蘸特製的蓼葉味噌柚子胡椒醬汁——河鮮全來自玉島川,蔬菜在後院採摘,可惜鮮不夠鮮,甜又不夠甜,唯有以景色搭救,拉開玻璃門,陣陣涼風,微微細雨,欣賞著平靜的溪流,瞬間令人放鬆舒暢。
剛好遇上夏之味鮎魚(Ayu),我們叫香魚或甜魚,顧名思義,既香又甜。它身嬌玉貴,對河水極為挑剔,半分污穢都不能容忍,情願死去,而且嘴很刁,只吃河裡的藻,所謂“人如其食”,魚兒吞下什麼,就是什麼味道。
“飴源”將鮎魚做成鹽燒及飴燒,分別是原味蘸蓼酢吃,還有鹹焦糖味,各有特色。這種魚要燒得皮脆肉嫩,全靠極致的烤工,針對不同部位配合適當技巧及火候,固定魚形時要確保能平均受熱,總之學問多多。吃時,要先幫牠鬆鬆骨、揉揉肩,用筷子輕壓魚背,然後折斷尾巴,最後在魚頸挖下,抓緊魚頭一拉,魚骨跟內臟起出,練習過一兩次就能做到干淨利落。
面前的鮎魚,有著遊躍般的動感,可是味道輸給造型,不管是魚肉或是內臟,都少了點甘香鮮美,皮亦不酥不脆,唯一可取是肉質緊緻,配搭的手長蝦也普通的很。野生河鰻又是飴燒,本店特色之一,出來皮厚得來硬,醬汁蓋過天然香氣,除了肉夠彈性之外,無奈找不到特色。
被譽為日本料理之神的小山裕久曾提到,“日本料理很簡單反而變得更難做”,簡單一句意味深長。每一頓飯,無論喜不喜歡,是正面或反面教材,總會有所收穫,這次令我深明單純背後所需的繁瑣和細節,耗費的時間與堅持,就正如他說的,沒多沒少,確實如此。
評分: | 倒霉,下次再試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料理風格: | 海鮮料理 |
米其林: | 一星(2017年) |
地址: | 佐賀県唐津市浜玉町五反田1058-2 |
價格: | $$$ |
到訪: | 17年7月26日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