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料理,我對「改良」一詞很敏感,最怕改到偷工減料,以次充好。對我來說,所謂「改良」的重點,是改進後達到優良,否則寧願原地踏步,也別走上倒退的不歸路。這次去上海,當地美食作家老波頭約我去「遇外灘」吃改良福建菜,我本來心裡有點抗拒,不過,他之前介紹的「梅龍鎮酒家」、「甬府」、「鄧記」及「福和慧」,統統都合我心意,果然此行又是要在掌聲中道謝。
當晚真走運,正好餐飲總監吳嶸師傅從廈門飛來,就連其師父、閩菜泰斗兼國寶級烹飪大師童輝星老先生也大駕光臨。 「遇外灘」的總廚陳志評則是他們的徒子徒孫,難得老中青三代同堂。常言道不要以貌取人,90後的陳大廚是個不折不扣的小鮮肉,不要以為他靠賣萌為生,其實經驗老到,功夫了得。
夏日餐桌,以沁涼開胃作為開場最合適 ── 話梅芭樂,即番石榴,清爽酸甜將味蕾大開;廈門土筍凍,不懂的會被菜名誤導,因為絕無蔬菜的筍,入菜的是廈門沙灘的可口革囊星蟲,以其原膠質煮後凝固成凍,味道鮮甜嫩彈,配上芥末和蘿蔔,絕不恐怖,反而刺激又爽口。
福建五香卷,是當地傳統小吃,陳師傅將之推成創新,以腐皮代替豬網油,裹著五花肉及馬蹄等餡料。入口外酥裡嫩,散發五香粉及廈門甜辣醬的香氣,不費吹灰之力地將街頭美食搬上華麗餐桌。
吃過香煎台海午魚,便上福建福州的名菜佛跳牆,烹調需要好幾天。極致的佛跳牆,湯汁一定要飽滿,稀得像清湯就錯了。這裡的湯底,用老雞、正番鴨、豬蹄、精肉及骨頭等等,熬完10多個小時後棄之。水和五年花雕酒的比例是1:1,兩百斤的料,出來只有100斤的湯,跟「厲家菜」的厲曉麟師傅一樣,絕不粗製濫造去勾芡。
面前的佛跳牆,有遼參、婆參、花膠、乾鮑魚、乾貝及鴿蛋,看起來清雅,喝下去才知深不見底,甘醇的變化在舌尖上翻滾,粘嘴得來不死厚,滑潤通透。花雕酒很重要,必須像陳師傅那樣下得剛好,保留酒香又不能帶酸,難怪詩道,「醞啟葷香飄十里,佛聞棄禪跳牆來。」
廈門的野生紅蟳,搭上貴州的糯米,做成紅蟳蒸米糕,儘管紅蟳很鮮,可是糯米飯才是主角。多得後廚年輕力壯,因為美味的秘密在於借鑒粵菜生炒糯米飯的特點,將糯米生炒40分鐘再拿去蒸,少點臂力都不行。嚼著清新Q彈,不乾不濕,總之口感好得難以形容,還有在鹹鮮中透出陣陣荷葉清香,堪稱一絕!
吳師傅又將福建傳統名菜醋肉改良,保留酸甜特色,利用意大利黑醋的沉香及黑毛豬的特性,一下子身價百倍。五花肉用地瓜粉炸,酥鬆得像注滿口氣,沒有一絲肥膩感之餘,更鎖住肉汁與嫩彈口感,油脂跟酸甜的香氣,由內而外滲透出來,我一粒接一粒停不了嘴。
蔥頭油肉汁焗荔浦芋頭,好吃得要尖叫!吳師傅解釋,做法接近紅燒肉,芋頭以小火煮40-50分鐘,不能動,否則會爛掉。入口,舌尖輕輕一碰便化開,溢出甜甜的鹹鮮,說到幕後功臣,少不了紅蔥頭和肥肉提煉的豬油。
招牌閩南滷麵,是一碗裝滿甘醇濃郁的海鮮精華。湯底的秘訣,是先在鍋裡將打碎的海蝦炒至差不多熟,然後下豬肉骨頭湯去煮,最後放生麵燜煮。麵條吸盡鮮美,還有白菜的清甜作平衡,值得拍爛手掌!
結尾的蜂蜜石花凍,這種用海石花加水煮溶成膠的甜品,有點像大菜糕的口感,消暑清甜,讓味蕾回歸自然。
離開前,當然是跟童輝星老先生、吳嶸師傅及陳志評大廚,老中青三代咔嚓合影一張。帶著小粉絲的心情,欣喜若狂地回家後,不忘給老波頭發個短信,高呼「豬油幫幫主萬歲!」
評分: | 在我的必吃清單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料理風格: | 福建菜 |
地址: | 中山東二路600號BFC外灘金融中心南區三層 |
價格: | $$$ |
到訪: | 19年6月3日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