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今不少日本的天婦羅店都走出傳統框架,用炸物配上不同的料理碰撞出火花,比如東京的天婦羅割烹店「たきや」(Takiya)及「くすのき」(Kusunoki ),還有京都的「天ぷら松」(Tenpura Matsu)等等。其實,不管天婦羅大師的手藝如何精湛,成品如何由炸、烤和蒸同時進行的概念完成,油炸物就是油炸物,這是鐵一般的事實,而為了減輕味蕾跟肚皮的負擔,再加強節奏變化,將天婦羅與其他方式烹調的菜品結合,確實是聰明絕頂,又容易縫合的呈現方式。今年在東京,分別在7月、10月及11月,造訪了引入蕎麥元素的米芝蓮一星天婦羅店「日本橋 蕎ノ字」(Nihonbashi Sonoji), 一剛一柔的對比,猶如冰火對決,別有一番風味。
店主鈴木利幸,生於靜岡縣島田市的蕎麥店「細島屋」,在廚師專門學校畢業後,曾在島田市日本料理店「柿の木」修業,隨後於2010年在靜岡縣開出「日本橋 蕎ノ字」,並在2016年10月遷移至東京。餐廳做蕎麥麵,是自然而然的方向,可是為何以天婦羅作主打呢?原來,他受到天婦羅大師早乙女哲哉的廚藝啟發,想到家鄉靜岡縣的食材作天婦羅,加上活用蕎麥料理的修業經驗,將兩者概念結合。
光顧天婦羅店,我喜歡探討師傅面前究竟擺放一個還是兩個油鍋,以及炸油的配方。比如早乙女以芝麻及棉籽的色拉油搭配使用,「美かさ」的土肥將兩種芝麻油與色拉油調和、「たきや」的笠本辰明只用一番榨紅花油、「近藤」的近藤文夫調和太白胡麻油及極淡焙煎胡麻油,鈴木則準備了兩鍋,分別是約220°C的芝麻油和約150°C的玉米油,根據食材屬性,單用或穿梭於兩個炸鍋。
先說7月份的體驗,序幕先吃清爽的滑子菇配蕎麥及海藻,再喝鮮甜的蛤蜊茗荷湯。接著輪到天婦羅出場,有兩尾半生不熟的明蝦,蝦味濃厚,還有兩個酥透的蝦頭,不管蘸鹽或是蘿蔔泥天醬油,都喜歡。
障泥烏賊(Aori-ika)無比柔軟粘糯,太刀魚及沙鑽魚亦火候一流,配合的麵衣保護著肉質的纖細濕潤。上蘆筍之前,以蕎麥糕(Sobagaki)潔淨味蕾,那種清新自然帶纖維的咬感,還是第一次遇上如此爽朗的風格。
最怕扇貝炸後收縮得硬繃繃,這裡的中間呈現透明感,鎖住單純的鮮甜,咬著彈牙兼爽嫩多汁,再來的用海苔包著吃也不錯。靜岡產的折扉茄子,生吃清爽,天婦羅的入口幾乎化開,兩種對比令體驗更加有趣。大眼鯒(Megochi)、青椒及紫蘇葉包海膽,都屬於水準之上。
最難忘是炸星鰻,採用了早乙女大師用鐵筷將其分成兩半的招牌動作,麵衣故意稍厚,用高溫除去水分炸至酥脆,內裡保留著鬆軟綿密的口感,星鰻尾部尤其鮮味集中。另一品出色之作是胡蘿蔔,在油鍋裡30分鐘鎖住甘甜,將蒸與燒烤一同進行的概念表露無遺。
當天最高潮是「二八蕎麥麵」,即是以2比8的麵粉和蕎麥粉製成,嚼勁十足,清甜的蕎麥香不斷滲出,有股土地的樸實氣息,加上酥鬆的櫻花蝦餅,才叫完美。結尾是島田名物黒大奴,外層的昆布羊羹包著紅豆餡,配著茶吃,舌尖一下子神采奕奕。
10月再訪,蕎麥麵同樣美味,但大師也有失手時,天婦羅大部分炸得偏油,唯一栗子是例外,脆皮下猶如烤栗子般綿密甘甜。子持香魚亦不錯,只入玉米油鍋,不讓芝麻油的香氣阻擾,舌尖被甘苦的腹部內臟籠罩,餘韻悠長。 11月的天婦羅總體不錯,不過可能5個月內光顧了3次,所以感覺不如第一次震撼。
在「日本橋 蕎ノ字」吃過夏季與秋季的天婦羅,下次再訪是2020年的一月底,期待著冬季食材帶來的獨有魅力。有時候,其實美味很簡單,尊重大自然法則,追求原汁原味,在百千味道蘊藏的生命力才最珍貴。
評分: | 想起來就吃吃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料理風格: | 天婦羅 / 蕎麥麵 |
米芝蓮: | 一星 (2019年) |
網頁: | http://www.sonoji.info/ |
地址: | 東京都中央區日本橋人形町2-22-11 井上ビル 1F |
價格: | $$$ |
到訪: | 19年7月21日、19年10月6日、19年11月17日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