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最近新冠肺炎疫情第三波爆發,全港食肆下午6點後不准堂食,不少只招待晚餐的高級餐廳改為午市營業,譬如米芝蓮一星的「VEA」,週五至週日推出6道菜的套餐,收港幣1380元,比起晚市又精簡又划算。我這種「又怕死,又要做土匪」的懶師奶,當然選了3點的時段,目的是為了回家不用煮飯,避開人流在下午茶時間把午餐和晚餐一併吃掉。結果,店裡只有我們兩人,看來,越貴越高檔的地方,受到疫情的影響越大,唉!
「VEA」的開胃小點一貫游離在中法之間,這次有醉花螺、鵝肝醬配蟠桃果醬及酸子薑的春卷、洋薊和半乾番茄撻及椒鹽炸蠔仔,全都受到歡迎。 Vicky大廚的炸漿厲害,加上一流炸功,炸蠔仔的脆皮超薄又蘊藏著空氣感,內裡半生不熟,椒鹽則是自家配方,總之好久沒有遇上如此完美的中式炸物。
因為之前「漢堡病」的原故,中醫建議我暫時遠離生冷食物,所以鄭永麒主廚特意為我將冷盤更換成熟食,真是感激不盡。香港人喜歡吃沙嗲醬,用來炒牛肉或炒河粉都一絕,「VEA」特別做了一道沙嗲魷魚麵配香煎扇貝。魷魚切成麵條狀,扇貝火候極佳,自製沙嗲醬濃香帶甜,令海鮮鮮上加鮮,隨後辣味的刺激在嘴裡蔓延開去。
帝王蟹腳先用和牛脂慢煮,再在備長炭上烤,佐以清醇的蟹黃醬汁,效果柔中帶剛,舌尖浸沉在海洋的氣息之中。配角的米糕和魚子醬,與主角兼具對比和縫合的趣味。
喝過鮮甜的冬瓜鵬思鰓海參湯之後,吃黑松露奶酪吐司,中間是溶化的布拉塔(Burrata),上面酥脆的是帕爾馬乾酪(Parmigiano Reggiano),Vicky將偉大的安慰食物變得高級無比。香港人喜歡吃龍蝦伊麵,我面前的是「VEA」的改編版本 ── 水煮布里塔尼藍龍蝦,淋上龍蝦頭及殼熬成的湯汁,鮮醇爽口,蛋麵亦夠嚼勁,真是一碟好麵!
招牌法式花膠,可愛之處在於配搭元素,在濃潤稠滑的醬汁裡加入魚子醬增加鮮度、脆藜麥提升層次感,還有吃蛇羹必備的檸檬葉,有闢腥提香作用。
最後一道主菜是鴿子兩吃,儘管組合得風味兩極端,但是具備血緣般的關係。鴿胸以香港老字號「公真料竹蔗水」的蔗乾燻制,散發輕柔的煙燻和清甜味道,脆感來自表面的莧菜籽,原汁加蔗汁做出來的醬汁清純中顯深度。鴿腿用炭烤,刷有濃縮蔗汁,撒有自家調配的澎拜香料。
香港人吃燕窩,不是冰糖燉,便是配椰汁,難得Vicky大廚將之推陳出新 ── 一勺挖到底,你會發現有日本蜜瓜、北海道牛奶布丁和冰糖燉燕窩。這道甜品最難把控之處在於三種元素結合後的平衡,據知Vicky做了八次試驗才掌握到黃金比例。
要知道,中西合璧非常複雜,不去探究中國文化的外國人演繹膚淺,格局小的本地人容易搞出個四不像。總之,無論是盲目跟隨潮流,抑或是根基薄弱支撐不了無邊無際的創意,最重要是明白「人貴有自知之明,自知其長易,自知其短難」,遠離沒有資本的自信與驕傲。 「VEA」的的主廚鄭永麒Vicky則不同,他通過法國烹調手法,連接他的香港根及世界觀,元素間縫合得猶如生死之交,不只堅守著互補與默契,而且碰撞出燦爛花火,暫時稱得上是世界唯一,完完全全是他自編自導自演的內心戲。
評分: | 在我的必吃清單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料理風格: | 創意料理 / 法國菜 |
米芝蓮: | 一星 (2020年) |
網頁: | http://www.vea.hk/ |
地址: | 中環威靈頓街198號The Wellington 29至30樓 |
價格: | $$$ |
到訪: | 20年7月24日 |